第211章 新式攻城序列

《三国:克复中原》全本免费阅读

天不作美,竟然下起雪来。

诸葛巡翻一翻手,让手背悬于火盆之上,轻轻翻动,神色满是认真。

帘帐掀开,顿有冷风随一道身影灌入。

“主君,各部皆已就绪,诸葛八牛弩业已固定到位。”

“玄德他们呢?”

“已在西门策应,就等主君一声令下。”魏延道。

“那便开始吧,最好将那宋同活捉,我还有用。”诸葛巡道。

“喏!”

魏延领命,掀帘出帐。

几朵雪花顿时粘上了魏延的脸,魏延吹一口白气,冒着雪大步出营,朝前阵走去。

棘阳区位十分重要,临近淯水不说,南北上,棘阳县城在宛城和育阳城之间,不过前二者皆在淯水以西,独棘阳在淯水以东。

南部与新野县接壤,东面过比水就是章陵平氏县境内,东北便是徐晃驻军的舞阴。

拿下棘阳城,便可扼淯水而绝舞阴和宛城的联系。

这是南阳南方势力北伐尤为重要的一关,蒯越对此地也十分重视,专门派其表弟宋同驻守。

魏延来到前阵,看了眼固定在地桩上的八牛弩,又看了看排成一排的三十架大黄强弩,以及更前面的盾兵,弩兵。

这次攻城,与以往不同,魏延没有准备登城梯,还是选择以八牛弩破门而入,以降低伤亡。guwo.org 风云小说网

“全军听令!”魏延大喝,呼声随雪风飘荡。

“射门!”

令声一下,八牛弩长当即开始分头下令。

四名身形健硕的发弩手当即上前,一起转动铁架,八牛弩的粗弦徐徐绷紧。

另两人抬着一根巨型弩矢上架,卡入槽中。

八牛弩长旋即对魏延回道:“禀都尉,八牛弩已准备就绪。”

魏延当即下令,“三连破门!”

在过往多次试验中,两发箭头,一发锤头,是破门效率最高的方式,于是便形成了一套规制。

令至,弩手当即锤动扳机,旋即“轰”的一声,巨型弩矢激射而出。

五百步不到的距离,魏延仅是喘了一息,便听到城门那传来的“咔嚓”之声。

显然,城门不堪重负。

魏延放眼眺望,只见一扇门已经崩坏了一半。

如此巨大的动静,自然瞒不过城头的宋同。

“什么鸟动静?”他大喝发问。

不等身旁人解释,城下便传来了呼喝。

“宋县尉,城城……城门破了!”

“什么!?”宋同难以置信,当即向城下走去。

不多时,他便见到烂了一半的城门,讽刺的是,这半扇城门,是近几个月新修的。

宋同一声不出,默默退了几步,然后望向贯穿城门的那根箭矢,比他人还高。

正这时,又一道巨响传来,“轰隆”一声,剩余的那一半城门,连带着巨响被轰飞了出去。

巨大的箭矢入城,未像刚才那支那般激射很远,而是在城门一阵翻滚,沿路打破许多拦路的拒马。

宋同定睛一看,这巨矢的头部,竟是一个大锤头。

再看城门,已空空如也。

宋同瞬间明白了,下意识地下令一声,“快堵门!”

忽地发现,拿什么堵?

城外,弩长回禀魏延,“都尉,二矢已破门。”

魏延赞许地点点头,省下一支,大好事,这些巨型弩矢,可是很宝贵的。

“出击!”魏延再度下令。

前军盾兵当即开始出发,顶着盾牌徐徐靠近城墙。

盾牌后面,紧紧跟着全幅铁甲的突击部和连弩部。

当盾兵距城百步距离时,棘阳城头开始有箭矢射出,距离越近,箭矢越密集。

箭矢尽数倾泻在斜向上的盾牌上,阵形齐整前推,直到余下三十步左右。

再往前,盾牌便失去保护作用了。

后军见到盾兵不再向前,大黄强弩便开始蓄弦、装填、发射,一气呵成。

三十巨矢射向城头,有些掠过,有些在墙上崩开,有些在城头上射中一些目标。

棘阳城头顿时骚乱一片,几乎所有人都贴着女墙伏下身来,免得被巨矢射中。

因为城头上被射中的惨状,实在难以直视。

这种巨矢,竟能生生将人钉死在土墙里,伤口产生偌大的豁口,血流如注,根本没得救。

章陵军前阵兵士仰头看着,巨矢如影掠过,随后城头便有一波动静与叫喊。

盾阵中间分出两道豁口,旋即有全副铁甲的兵士鱼贯而出,快步接近城门。

他们之中有人持长枪长戟,有的持刀,有一部分,则是持诸葛连弩。

不同攻击距离的兵器,是为不同的作用。

远距离攻击的连弩,长枪的挑,长戟的倒钩,不仅可以长距离杀伤敌人,也可以处置没有烂透的城门,以防堵塞。

而其中人数最多的持刀者,才是真正的突击手。

手中大刀,皆是百锻利器,是全部章陵军中,最锋利的尖刀。

宋同也发现了这支攻城兵的不同之处。

他们不用攀城梯,而是选择硬冲城门。

宋同纠集了大量守军,趁着时间

空隙随意拉了一些拒马杂物拦在城门口。

其内长兵在前,数十成百的长枪长矛对准了城门,必将来犯之敌捅成刺猬,射成刺猬。

长兵之后是弓弩穿插其中,皆严阵以待。

雪花纷纷扬扬,不大不小,但手持兵器的兵士,却感受着彻骨的寒。

裸露在外的手,冻得通红发紫,甚至溃烂。

但与生死之战比起来,这些“芥藓之疾”便显得无足轻重起来。

城外传来清脆的铁甲碰撞声响,时而凌乱,时而凑巧齐整,城头上每过一段时间,便会有一场大动静。

终于,狭小的城门视野中,终于出现了敌人的身影。

是茫茫雪中,全身覆盖银甲的兵士。

然而不等他们有所反应,密集的箭矢自城门外激射而来。

铁甲兵连手臂也带甲,掰动连弩手杆的动作略显笨拙,索性这种操作极为无脑。

双方间隔仅有一座城门,一二十步距离,数十矢齐发,对棘阳守军造成不小的杀伤。

最前面的长兵立即倒下一片,棘阳守军的弓弩手当即开始还击。

一时间,双方箭矢在城门间来回穿梭。

箭矢打在章陵军的铁甲上,大部分伴随一阵“叮叮当当”之声,偏斜、散落。

寥寥数支力度与角度俱佳,箭头勉强洞穿铁甲,却无法继续深入,难以造成杀伤。

诸葛亮与黄月英在这铁甲上花费的心思,可一点不比诸葛八牛弩少,岂能被普通弓弩随意射穿。

铁臂一挥,随手将插在铁甲上的箭矢打落,铁甲连弩手继续射击,很快将十支弩箭倾泻一空。

密集紧促的箭矢令棘阳守军猝不及防,前阵的枪矛手与弓弩手伤亡惨重。

两军阵前很快多出上百道尸体。

连弩矢尽,铁甲们纷纷将之置于地上,旋即拔刀上前,涌入城门。

就在这时,一阵“呜呜”声响起。

三十支巨矢,无一射在城头之上,而是尽数倾泻入城。

巨矢斜从天降,其中十余根没入密集的棘阳守军之中。

“欻欻欻!”

三三两两的守军被钉死在地上,身上甲衣稀烂,混着模糊的血肉四溅开来,煞是骇人。

宋同双眼圆瞪,心头骇然。

这個章陵太守用的是何手段,有比人还长的破城巨弩,还有方才那一阵如雨点般密集倾泻的弩箭,现在还有这等从天而降的,杀伤力巨大的箭矢。

他是刺猬么?怎么这么多箭!

经过强弩数轮冲击,铁甲兵士已杀入阵中,双方兵士撞在一起,短兵相向。

与密集挤在一起的棘阳守军不同,章陵的铁甲突击兵显得有些从容。

甚至连劈砍,捅刺的动作都显得很有章法。

宛若每一人,都是同样的动作,每一击,皆是全力以赴。

更要命的是,宋同发现他们的铁甲强度,远超自己想象。

先前箭矢不入,现在短兵相接,鏖战在一起,竟也很难破防。

这还咋打?

宋同心生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