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章顾长生的思路,全民普及修行?

不过,这种重视考据的书籍,显然很少有人感兴趣,丢在南康书院的南康楼中,已经很多年了,也就顾长生这一次,才翻了出来。

却是让他有了新的收获。

武者的修炼费用,是很昂贵。

但,这是相对而言的。

正常情况下,一个普通人想要成就武者,需要三步走。

第一步,是日常锻炼,强健身体,这一步,需要用完善的锻体法,和配套的药浴,才能够实现身体最大限度的强化。

第二步,则是服用各种宝贵的药材,熬制出来的药汤,药膳。

用来壮大武者内部的筋骨和气血。

做完这一切后。

才到第三步,正式将锻体法,修炼到圆满的地步。

在这个过程中。

药膳和药浴,都不能停。

因为,正常情况下,各个武馆传授的基础锻体法,锻炼效果,是很出色,但锻炼强度,也很恐怖。

若是没有药膳和药浴从旁辅助,到最后很可能,武道没有入品,反而将自己给练成了一个残废。

也正是因为这么多的药膳、药浴,花费,才会这么大。

但……

或许,可以换一种思路。

顾长生想到的,是前世的适龄入学制度。

之所以所需要这么多药膳药浴,是因为,习武的少年,要么,是五六岁,极为年幼的武道世家,要么,就是十二三岁,家里养不活,会吃穷老子的半大小子。

前者,有家传的功法。

后者,基本上都是富户人家,不受重视的次子、三子,为了防止他们和长子争夺家产,这才被打发出来,家里给一笔钱给武馆,让武馆传授他们武艺,好让他们未来好歹有个立身之本。

而这,就是关键。

五六岁的孩子,筋骨正弱,没有药膳药浴,就算是世家子弟,也会伤到己身。

而十二三岁的孩子,筋骨已经初步长成,没有药膳药浴辅助,很难在武道上,取得什么成就。

但,若是将这个年龄,设计到相对合适的八九岁呢?

顾长生可记得。

自家苏柔姐,习武的时候,也是八九岁的年龄,虽然也有用药膳、药浴辅助,但那都是她已经武道入品,有了初步的实力后,想要在武道上更进一步。

这才开始尝试。

换句话说。

只是武道入品的话,其实并不需要花费太多,只要选择的年龄合适即可。

八岁入学,习武,最多花费十余两银子,只要资质不是差到太离谱,多花费个两三年,就可以入品。

届时,十二三岁的年纪,也不算太大。

入品之后,再根据学员们的情况。

顾长生,拿起一张宣纸,在上面,写写画画。

没有全面的药膳和药浴,只有最基础的药物辅助。

这样一来,三年的学习、修炼时间,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暴露出入学的孩童们,在武道上的天赋。

根据他们的天赋高低,将他们分为三个档位。

天赋,格外优秀的,可以考虑免除接下来修炼的费用,一路将之培养到,八品境界。

天赋,较为优秀的,则是免除部分修炼费用,培养到九品境界。

天赋一般的,若是想要继续修炼,则就需要自行缴纳费用,若是天赋不够的,那就根据他们的品性。

性格格外坚韧,可以考虑多宽限两年时间。

性格一般,也很难再吃苦的,十二三岁,也不算太大的

年龄,就可以让他们进入到另一个学堂,学习各种术科的技术。

有武道入品的修为,他们的身体筋骨,也远非普通人所能相比,未来出来,一样会有一条出路。

如此一来。

国朝也不需要花费太多金钱,便可以培养筛选出一大批不俗的武道种子。

完全可以填补上,失去了灵院一众香火修士后,地方州府出现的,修行者不足以压制地方妖魔的空缺!

不过。

这个方案,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。

顾长生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天才,他只是做出初步的构思而已。

剩下的,只需要交给朝堂那边去讨论,实行就是了。

而且。

这个方案虽说听上去,颇为完美,但顾长生自己这个方案制定者,此刻都是已经看出来,方案中的好几个弊端。

其中最严重的一点,就是最初的启动资金,从何而来。

虽说一个武者的培养费用,在顾长生的设计下,削减了大半。

但每个适龄的孩子,从入学到十二三岁第一次升学,所需要的花费,单个看起来是不多,可加在一起,那依旧是一笔不小的数字。

就顾长生感觉。

别的不说,单单是南康府一地,若是开了这个口子,只怕几日功夫就能够凑出来几千名适龄的孩子。

几千名。

一人十几二十两白银。

加起来,就是十万两。

这还仅仅是南康府一府。

若是再扩大到江南州的话,怕是就要几百万两。

至于大周,三千州府。

这个数字,根本不敢想。

任重而道远啊。

顾长生都是不由得感慨了一句。

他也算是明白,为何女帝的那位皇爷爷,为何会设立香火神道这种东西。

毕竟,这玩意,明眼人只要一看,就能预想到,未来这些神袛,势必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。..

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
设立神袛,大周或许会亡,但起码还能苟个百年,若是后辈能出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,未尝不能够力挽狂澜。

但若是不设立神袛。

就当年那妖魔四起,蛮族虎视眈眈的境况。

大周江山,人族万民,只怕当场就要倾覆了。

摇摇头,将脑海中杂念收起。

顾长生将这本书郑重收到了自己的祭神画宫之中。

准备以后时刻拿出来翻阅,顺便,也记下了留下这卷书籍的那名书生名字,其名为,草春堂,一听就知晓是个号,而非本名。

但顾长生本来也没有指望能够再遇到这位,毕竟,按照成书的年代,这位若还能活着,怕是已经百二十岁了。

他只是想留在手中,日后时时翻阅一二,或许可以给自己提供新的灵感。

就在顾长生沉吟之时。

外面,忽而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吸引了顾长生的注意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