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7章莫根清

“孙大人身体可好?”一见面,袁野立即拉近乎。

“威霆兄,你有点不守信义啊!”孙钥立即开火。看来火气很大啊!

“是我不对,当时这边出了大事,我就急急忙忙地赶来了。你也已经知道了,咱们把婆罗洲拿下了。婆罗洲有70多万平方公里,相当于六个山东的面积大。虽说地处荒蛮之地,可是总也是个可以长期落脚的地方啊!”袁野赶紧承认错误,并解释说。

“这个我知道。你说吧,把我兄弟俩凉了一年,你总得给个说法吧?”孙钥火气未消地问。

“你想要啥补偿吧?看我能不能办到。”袁野无可奈何地问。这回事,确实是自己不对,一下子凉了人家兄弟俩一年。袁野心里真的过意不去。

“行,你虽然当了国王,但是没变。”孙钥笑了。袁野也笑了。放心吧,我啥时候都不会变。错了就是错了。认个错没啥!认了错,能收揽人心啊!作为一个君主,从善如流是不够的,知错改错,错了敢认,错了就改,不再一意孤行,不再错上加错,不再坚持错误,这样才能无往不胜。

“带来了多少人?”袁野现在最关心这个。

“三万人。萧何厚说,你说过,从大明来了人,要四家平分,我不信,可是那家伙死拧着不肯放人。我只得给他留了5000,孔有德那里也留下了5000,剩下的三万人我就带到这里来了。”孙钥得意地说。

“这么说是四万人了。崔应元给了多少?”袁野追问。他现在已经对崔应元有些意见了。

“他给了两万。我从辽东、山东、东海,还有上海带来了两万人。从东海来的,是你大舅哥姜兴昌带来的。有3000多人。辽东来的最多,多是建夷人。忘记了,这些人都是带着家眷来的。是准备在这长住的。你可得安置好啊!”孙钥嘱咐说。

一下子来了三万人,袁野很是高兴。可是安置这些人,一下子就成了大难题。三万人啊,南宁城现在才近四千人。最近南宁城有了电,这家伙新奇啊!加上这里人的薪水也高,于是很多在马尼拉经商的汉人,就托门路把未嫁的女儿嫁到这里来了。这样又增加了大约500多人。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。南宁城(塞米腊拉岛)太小了,才57平方公里。三万人,有男有女,不会一下子都能安排到工厂的,必须有一部分人去种地当农民。诶,以前嫌人少,现在人多了,又作难。我真是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了。可是,让这些见了电灯的人再去其他地方,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度啊!关键是不能伤了大家的心。好难啊!可是,这事还要当机立断,这么多人在这里拖下去,真不是办法。

“这事,得容我想想!”袁野按着眉头思索起来。送一部分人去达沃,那里是个好地方。附近也得安置一些,以备以后南宁城扩大生产规模用人。民都洛岛南部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,又靠近这里,可以看作是下一步的煤化工基地。不过,人口不宜太多,以2000为宜。算了,不去民都洛岛了,直接派5000人去八打雁。这是一个深水良港,气候凉爽,有“小碧瑶”之称,是大马尼拉地区的避暑胜地。这里有一个军事将领带着就行了。5000人去三描岛开采铝矿。镁矿有了,铝比镁更重要。纯铝能代替铜当输电线的。给郑芝虎、谷可成那边补充3000人,给王飞熊补充500人。本地留2500人。剩下的14000人,直接去达沃吧!要把白云岩大量的开采出来,这样才有开采诗里亚油田的基本条件。达沃还是南下澳洲的东线出发地。至于文莱那边开采锑矿需要的人手,估计黑金沙已经有了安排。下面就是怎么任命带头人了。

“农业,种甘蔗、种地的,气候很好,需要5000人,需要找一个领头的。开采铝矿,5000人,需要一个领头的。你们这次来了几个领头的?”袁野问。

“你大舅子,姜兴昌一个,我一个,我兄弟孙钲一个,多尔衮一个,对了,他现在投降咱们了,改名叫莫根清。建夷人都听他的。”孙钥说。

袁野让孙钥先选,孙钥却不向这个方向捋,看来他是不想离开此地了。“南宁城这边的工厂你选一个吧!不过只能当副职。”

“我选机器制造厂。”孙钥终于开口了。

袁野笑了。还好,你没有选最有前途的造船厂。机器制造厂有九大车间的。“行啊!这样吧!你先给姜兴昌、孙钲、莫根清透透消息,我准备叫姜兴昌去开铝矿,以前他开过石墨矿。孙钲带人去刘体纯那边。莫根清带5000人去北边种地。也可以放牧。只是咱们的牛羊不多,如果真要放的话,只能放鸭子、鹅了。看看他们三人的意思再说。这事情吗,得讲究个两厢情愿。”袁野吩咐说。

孙钥听了,就马上去了。莫根清,多尔衮,今年18岁,行,还在可塑造的年龄。不过底子还是很好的,他是个聪明人。聪明人?尼玛,“墨尔根戴青”,简称就是莫根清啊!满语的意思就是“聪明的统帅”,这是黄太急赐给他的美名。难道说,黄太急在奴儿哈吃死后即位了吗?不过,这已经不是什么事情了。疆州夷匪的覆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。也许,这是多尔衮在告诫自己,他依旧是个统帅,并且是一个聪明的统帅。不过,这还是有点太嚣张了。到这个时候,还不隐藏自己的锋芒,就有点不智了。嗯,也许他自持手下还有些人,应该能有一番作为的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就让他去冲锋陷阵好了。要不,给他3000人,再加上三艘战船,让他去爪哇岛凑凑热闹。他如果能打下来,可以给他个苏门答腊岛或者马来半岛。这事要和毕登辅、黑金沙商量。不过这事不能拖。于是,袁野立即找来了毕登辅。当然,他无法把后世多尔衮的聪明睿智说出来,只是说,他是一员建夷人的猛将,也很有智谋。他想让建夷人去搅合荷兰人和万丹、亚齐人及葡萄牙人的事。毕登辅一听,思路对头,马上就同意了。这样,袁野的计划就又要调整。3500人去婆罗洲,主要是莫根清的3000人。孙钲带6500人去八打雁。老老实实地在那边种地、经商。其余的人去刘体纯哪里。这次南来的人,有四万人,他们可是带来30艘大船的,只是来这里的就有20艘。看来,黒尚仁的盐埕造船厂也投产了。要不是也凑不出这么多船来。

接下来就等孙钥的回话了。很快,孙钥就回来说,几个首领都同意。袁野随即派毕登阶带领孙钥、莫根清、姜兴昌、孙钲等人逐项参观南宁城的几个工厂。大家看了之后都十分的兴奋,尤其是莫根清。

晚上南宁城大摆宴席,第二次为南来的移民首领接风。在明亮的电灯光下,大家喜笑晏晏,尽情地吃鱼喝酒。嗯,只能是吃鱼了。这边就是鱼多肉少。什么红烧清蒸、鱼丸子、鱼块,鱼糜、鱼汤,反正都是鱼。对,还有虾。干炸、红焖,白灼、清蒸、虾球、虾仁。其余的就是青菜了。袁野亲自为他们几个倒米酒。

宴席结束后,袁野把莫根清留了下来。“莫兄,此地湿热,委屈你了!”袁野关切地说。

莫根清没有回答袁野的话,只是微微一笑。“此地都是你带头搞出来的?”莫根清直奔主题。

“是啊!都是我搞出来。包括辽东大明军队使用的火炮、火铳。”袁野坦然回答。

“了不起!你有这样的利器,完全可以自己当皇帝吗?何必跑到这个荒蛮之地,偏安一方啊?”莫根清不解地问。

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!我何必为了一己的私利让天下的百姓为我受苦呢!大明是已经弊端丛生了,可是,他毕竟是天下的共主,老百姓都已经认可了他朱家应该当皇帝了。我也只能顺应民意了。”袁野淡淡地回答。

“你怜悯天下的百姓,百姓却不会感谢你!你这一辈子也只能是壮志未酬了!岂不可惜?”莫根清反问。

“壮志也不一定非要用在争抢江上社稷上。皇帝一辈子也未必过的舒心惬意。各人有各人的活法,只要仰不愧天,俯不愧地,心安理得就好。富甲一方,过好自己的小日子,也是一种活法。”袁野分辨说。

“你给我五万兵,我替你把大明灭了如何?”莫根清提议说。

“不用你!我如果想灭大明,只要三万工匠就行了。”袁野笑着说。

“你造的火器实在是太厉害了。打得我数万建州铁骑,竟丝毫无还手之力。我们不得不远走北方极寒之地。可是熊廷弼依旧不依不饶,竟使出一招绝户计,把我的子民大批抓走,使我部再无生机。我不得不降啊!”莫根清感叹。

“这招也是我想出来的。是我定了你部人口的三个去向,第一就是这里,第二就是台湾、琼岛;第三个就是我在辽东兴建的诸多工厂、矿山。我不想把你们族人赶尽杀绝。虽然大明有那个能力。不要忘记了,你部之所以能够兴起,是因为李成梁心怀仁慈之心。如果他当初定下你部族人口不得过万,多了就杀;或者和金人对待苍狼人一样,实行减丁方略,你部是绝对不会兴起的。是汉人心怀仁慈之心,对待你部。你的族人却以怨报德,这就太不应该了!所以,为后世辽东地区的稳定,我只能提议,将你的族人迁出辽东了。我这也是不得已之法啊!”袁野侃侃而谈,理正词严,说得莫根清无话可说。这是事实,他无可辩驳。

“你想如何用我?让我耕地,种庄稼,我是不会干的!”莫根清挺直脖子说。

“本来我想让你带你的族人,去一个地方耕地种庄稼的。现在我改变主意了。我准备叫你去带兵打仗。给你三千人,去和洋鬼子打仗。船、火炮、火铳、火药炮弹,米面粮油,茶盐酱醋,包括军饷,一人一月五两银子,我都给你。你打胜之后,我会给你划定一块地盘,依旧由你做主。你可以建国称帝,我们做兄弟友邦。你看如何?”袁野开出了他的条件。

“你说得可信吗?”莫根清有些动心了。

“福建沿海的海盗郑芝龙,被我打败之后,就随我来到南洋,西边的那个婆罗洲,就是他一不小心打下来的。我当初只是让他在婆罗洲发展势力,占据一块地方过好小日子就行了。谁知道文莱国王容不下他,还纠合洋人打他,他一下狠手,就把文莱国给灭了。文莱国是我大明的属国啊,没有办法,我勉为其难,只得当这个文莱国的国王了。”袁野一脸轻松地忽悠起来。

莫根清当然不是哪么好忽悠的。不过,好像这事是真的。“洋人真的那么好打?”莫根清很是狐疑地问。

“他打得是文莱国王,当然好打!可是他却破坏了我想和文莱国王和平共处的大计,所以,我就把他安置到南面去了。他现在占据了一块风水宝地,正在那边发财呢!”袁野解释说。顺便敲打了一句莫根清。知道了吧?如果不听我的话,我也会这样对待你的。

“我就说嘛,洋人不好打!”莫根清仰脸说。他的意思是,郑芝龙打了好打的,你就给了他一处好地盘,如果我打了难打的,你总得给我一块更好的吧?他在讨价还价,待价而沽。

“你不愿意去,我不逼你,你就去带你的族人种地好了!洋人吗?我是懒得和他们纠缠。你知道,南洋这边人很少,产出也不多,如果收的税多了,当地人就会撒丫子跑进山里去;收的少了,也就是落下仨核桃俩枣的,很合不来啊!远不如我挖矿、开工厂赚得银子多。我才懒得谁在这当政呢。只有他们不找我的麻烦,不收我的税就行!”袁野懒散地说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