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赵弘礼的谋略,辞官准允

天道酬勤:我的武道没有瓶颈第一卷三国伐魏第36章赵弘礼的谋略,辞官准允“呈上来!”

“是!”

冲进来的侍卫急忙上前,将手中的玉令呈了上去。

赵弘明伸手,从高延士的手中将正一门的玉令拿起,放在手中看了几眼后,示意道:“让洪大人看一看吧。”

高延士低头,恭敬的将正一门的玉令交到了洪道文的手中。

洪道文脸色将信将疑地接住玉令,仔细端详后脸色一震。

这枚玉令形状为扁圆形,通体刻有云雷纹和兽面纹饰,一面有明显的沁色,透着一股古朴陈旧的气息。

正中间一个偌大的“正”字。

这是古玉令,代表着正一门的整体意志,根本假不了。

也就是,侍卫所说的话都是真的。

怎么可能?

正一门的人都是瞎子吗?都被赵弘明欺负到了这个程度,门主也不管他们的死活了吗?

洪道文根本想不通,盯着玉令,久久无语。

不仅是他,与之一同的站出来的其他官员见到这一幕,也是脸上微变,凑到了洪道文的身边,纷纷对他手中的玉令投去了注视的目光。

至于那些正一门出身的官员,表情更是精采,高傲和惶恐两种截然不同的神态同时出现在了一个人的身上。

赵弘明笑道:“洪大人还是有什么想说的?”

洪道文回过神来,喉咙发干,只觉得脸有些火辣辣的。

自己正在朝堂上,如何夸大正一门的威猛和强大,结果下一刻正一门就送来“服软”的消息。

他心中瞬间有种“丞等正欲死战,陛下何故先降”的疑问。

大殿上一片寂静,所有大臣都盯向了洪道文。

洪道文苦涩道:“殿下,微臣有一事不知,还望殿下赐教?”

“什么事?”

“殿下是怎么做到的?”洪道文抬头,直视赵弘明问道。

赵弘明见洪道文的脸上坚毅,心中有所了然。

到了这一刻,事情已经知道了一个大概,他要‘死’个明白。

赵弘明面色淡然地说道:“在一个武学势力里面,尤其是正一门这样的庞然大物,只要人多了,就必然有斗争。”

“只要有斗争,就必然有派系,此乃人之常性。想必这点洪大人应该很清楚。”

洪道文心中了然。

身在官场中这么多年,各种派系争斗都不知道经过多少次。

赵弘明所提之观点,他深以为然。

赵弘明接着说道:“既然这样,也就能知道正一门中并非是铁桶一块,本宫就可以分而化之。”

“据本宫所调查的结果来看,一直与本宫为难的是正一门韩适等三位长老,所以本宫这次进攻正一门也纯粹是冲他们去的。”

“等本宫攻入正一门后才知道,原来正一门门主已经被长老们架空,软禁在后山之中。如今正一门之局面是他们内斗到了一定程度后,三大长老裹挟门下弟子后造成罢了,并非是本宫的缘故。”

“现在正一门经过三大长老的一番折腾后,已然元气大伤。本宫也是考虑到,正一门的安危,才不得不派些大军协助。”

赵弘明说完之后,满堂大臣都是有些瞠目结舌。

他们从来没有想到,赵弘明进攻正一门还能有这样的一番解释。

不过这些大臣们也都是人精,知道赵弘明这一番言语中的核心之意。

他针对的是正一门具体的人,而不是正一门!

如果针对的是正一门,那么整个正一门为了保命,就会一致对外,对付大魏朝廷,对付赵弘明。

而如果赵弘明针对的是正一门具体的长老,那么其他的人就会明哲保身。

出自正一门外的武夫无数是不假,但是人家好端端的,正享受着荣华富贵。

师门高层争斗,又不是事关师门生死存亡,不关系自己的利益,又何必去拼命?

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洪道文口中所说的,危及魏国社稷的局面。

不得不说,虽然结果一样,但赵弘明这个遮羞布一拉出来,就立马不一样了。

中书右丞萧伯龄等一众大臣听完之后,一方面对赵弘明的心思缜密,感到心服口服,一方面又觉得眼前这位殿下着实有些厚颜。

拿了人家好处,还玩弄人家。

大殿上两个出自正一门的官员面面相觑,竟然一时不知道到底赵弘明说的是真是假。

见堂下的诸多臣子的精彩表情后,赵弘明早些预料,脸上并无任何波澜。

这乃是张义献出来的阳谋,他稍微梳理了一遍,基本上将进攻正一门的后续影响给降至了最小。

他的话真真假假,也不怕别人听了去。

不过在赵弘明看来,这样的计谋也只能蒙蔽一时。

他将正一门宝库中都搬空,接下来留在正一门的弟子想要愿石和各种丹药、钱财,就得通过教习魏武卒才能获得。

教得越卖力,得到回报就越多。

至于其他不在山门的弟子,正一门能给的资源就并不是很多,甚至几近没有。

从现在到明年正常缴纳的例钱的日子,还有差不多半年多的时间。

也就是说,在这阳谋之下,也只能保证半年内不会引起大的风波,至于半年以后就不好说了。

听到赵弘明的一番解释之后,中书左丞洪道文已经彻底没有办法反驳。

他一直被正一门的实力和固有印象所影响,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破局,顿觉惭愧不已,白活了这么久。

“是微臣有眼无珠,竟不知殿下有如此的谋略。微臣差点误了殿下的大事,实乃有罪。”

中书左丞洪道文在众目睽睽之下,脱掉了自己官帽,放在了地上,语气坚决道说道:“臣自知无才,蒙圣上恩宠,得以任事。然臣身体欠安,恐难继续为朝廷效力,特此请辞。陛下厚爱,臣感激涕零,然职责所在,难以回报。望殿下体恤,准臣归隐。臣定当勤修品德,以报殿下、陛下之恩。”

洪道文请辞了,异常的果断。

就在所有人以为赵弘明会有所挽留的时候,赵弘明只是略微沉吟了片刻之后,就答应了下来:“本宫体谅洪大人之苦衷,准你辞去职务,回归故里。愿你今后能修身养性,待将来用有之时,继续为大魏献力。”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